院內新聞
“加強林業科研,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召開
時間:2022-08-29 來源:院科技處 文字:彭鵬飛 胡盼 葉俊 圖片: 編輯:趙健宇 點擊:


8月23日,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塞罕壩機械林場重要指示精神一周年之際,中國林科院和中國林學會在北京聯合召開“加強林業科研,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學術研討會。會議邀請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等11位專家圍繞智慧林草、遺傳育種、生態保護、木材加工、林產化學等內容作了學術報告。國家林草局科技司司長郝育軍,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陳幸良,中國林科院院長儲富祥、原院長劉世榮等出席會議并講話。中國林科院科技處處長王軍輝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林草科研人員要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8月23日考察塞罕壩機械林場時強調“加強林業科研,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講話,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面向國家和行業需求,解決好林草生態系統質量不高、產業轉型升級不快、智慧化手段不足等問題。并為公眾科學素養提升做出新貢獻。下一步,中國林科院和中國林學會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把大力弘揚塞罕壩精神與推動林草科技創新工作緊密結合,在“人、財、物”等方面協調推進人才培養的投入支持力度,努力實現林草高質量發展。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趙春江院士以智慧農業關鍵技術為切入點,闡述了機械化、智慧化對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作用。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徐云碧研究員圍繞植物遺傳改良、育種與大數據等內容,講解了植物基因組選擇策略。中國科學院植物所賀超英研究員以“中國燈籠”的進化發育研究為例,分享并闡明了果實進化發育的遺傳學機制。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馬澤清研究員講述了植物根系與共生真菌功能屬性的生物地理格局與機制,并探討了研究成果在森林生產力調控方面的潛力。北京林業大學彭鋒教授分享了半纖維素高值化利用研究進展,通過改性從分子結構層面的結構性能,實現半纖維素高值化利用途徑。北京林業大學鈕世輝教授結合多年油松科研工作,講解了針葉樹種發育、進化的基因組學基礎,解析了針葉樹童期調控機制。

中國林科院生態保護與修復研究所盧琦研究員從中國治沙70年的成就出發,分享了防沙治沙過程中的原理、技術、模式以及典型經驗。木材工業研究所盧蕓研究員回顧了當前木竹材分子結構方面的研究進展,講述了團隊在木竹材超分子結構方便取得的成就。亞熱帶林業研究所袁志林研究員分享了土壤共生菌“菌相”調控樹木生長和適應性的研究進展,展望了研究成果在未來人工林經營方面的支撐空間。速生樹木研究所陳帥飛研究員針對桉樹人工林病害多樣性及防控最新問題進行探討,交流了近年在桉樹病害防控方面取得的科研進展。林業研究所陳東升副研究員圍繞塞罕壩華北落葉松良種選擇、結構調控、地力維護、養分循環等方面技術需求進行了探討,研究提出了“十四五”塞罕壩人工林多目標經營和自然災害韌性提升策略。

國家林草局科技司創新處,中國林學會學術部,以及來自中國林科院林業所、木工所、沙林中心等有關所、中心的300余名科研人員線上線下聽取了報告。

為您推薦
性xxxx视频播放免费